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生物科学专业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科可追溯到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学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奠定了生物学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培养出以秉志、俞德浚、汪堃仁、王文采、刘瑞玉、孙儒泳、郑光美等多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大师,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已有1人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1984届)、1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1987届),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多人成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院目前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生态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本专业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精良,拥有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位国家级与北京市教学名师。学院教学成果显著,建设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成8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金课、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出版20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建有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科研实践与技能实训平台等组成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拥有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近4年来,累计承担30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总经费6000多万元。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于Nature、Cell、PNAS等世界一流学术期刊,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
自2010年起,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立了励耘生物科学实验班。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富有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有志趣的未来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领军人才。
2.培养要求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具备坚实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与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技能。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渊博的学识,掌握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学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及其在生命起源、意识本质、能源危机、人类健康、绿色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具有优秀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课题申请、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从事科学研究的相关技能。
关注生命起源、意识本质、能源危机、人类健康、绿色发展等重大挑战,具有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远大志向与研究志趣,能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
具有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意愿和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路径。
具有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
在第一至第三学年,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考核,将部分不适应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分流到强基计划专业相应的普通班继续学习。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通过“自愿申请+能力测试+专家面试”的形式,经选拔后,吸纳一年级与二年级普通班的学生加入强基计划班。
4.本硕博衔接
建立本科教育阶段与研究生培养阶段有机衔接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通本研课程设置,将部分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列入强基计划培养方案,鼓励本科生选修,获得学分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以免修相应课程。支持基础扎实、学术潜力大的学生尽早选择科研导师并进入相关科研领域。在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选拔中,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政策支持。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毕业总学分:155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学位授予标准:需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条例
四、培养方式
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开展常态化的思政教育。选派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对学生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的授课教师、新生导师与科研导师,做学生的人生榜样。邀请王晓东院士领衔的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全面参与学生的培养,指导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与毕业设计工作。
完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科学素养课+自由选修课”的多模块课程体系,坚持小班化授课模式,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创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能力。
充分利用学院一流的科研平台,为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利用学院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同时利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等合作单位的力量,聘请其中的高水平研究员作为学生的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在其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实践。
进一步加强与国外优秀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聘请多名高水平外国专家为兼职教授,开设全英文专业课与研讨课,进行系列专题讲座。资助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交流项目与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出国考察、访学与游学、海外实习等。组织与资助学生参加国际高水平科技竞赛(如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并组建专门的导师团队给予系统的指导。
五、课程设置
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与线性代数、基础物理AI、基础物理AII、基础物理实验A、普通化学实验、化学基础实验I、无机化学I、有机化学IA(双语)、物理化学I、程序设计基础(Perl)、动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基础生态学、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生态学实验、生物化学A、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生物统计学等。
六、配套保障
1.组织保障
设立由学院领导、所长、系主任、教学名师和学术骨干组成的强基计划班工作委员会,对政策制定、学生选拔、经费使用等进行决策和监督。选派专职教师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协调联络工作。
2.经费保障
将下拨的强基计划培养经费结合“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专项基金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统筹使用,建立经费的专款专用制度,重点用于聘请国内外优秀师资、提供优质教学条件、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学生科研与实践活动等。
3.师资保障
制定强基计划班教学工作细则,遴选一流师资,对从事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予以政策的倾斜,提高教师授课的课时费,奖励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教师。聘请国内外名师为强基计划班授课,扩展学生国际视野。
4.政策保障
完善导师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学生动态进出管理办法、学生国际交流管理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方法、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学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管理规定。在评定奖学金、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生推免、直博生选拔、出国进修、公派留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推荐
随机推荐